当我第一次打开新闻播客《张奥同学》的节目页面,发现它有超过 1000 集时,我感到十分惊讶。从 2019 年至今,《张奥同学》持续更新超过五年,除了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在更新,它立刻让我想到了另一档日更播客《声动早咖啡》。但是《声动早咖啡》能实现日更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张奥同学》却是由张奥一个人制作的,我不禁好奇,为什么张奥一个人就能抵得上一个团队呢?
于是我开始搜索《张奥同学》的相关信息,找到了《斜杠研究所》采访张奥的一集节目——“从广播到播客:一个记者十年如一日的电台热忱“。听完节目我就明白了,原来张奥是一位资深的新闻记者,她在广播电台先后做过体育记者和财经记者,工作主动喜欢创新,一个人拥有过两档节目,既报道创业也报道国际新闻,新闻是她真正的热情所在。
这集节目发布于 2022 年,呈现了张奥在中美的工作(学习)经历,是很好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我想深入挖掘《张奥同学》的制作幕后以及听众互动,我相信两年半过去了,张奥对于做播客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张奥同学》和听众之间一定有新的故事发生。我费了一番功夫,辗转联系上了张奥,她也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在对话中,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张奥对于新闻的热诚。虽然她告别了新闻行业,到美国后转行成了 BD(商务拓展),但是她在有意识地利用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国际视野关注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各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她完全可以不做这件事情,但她似乎肩负着一种责任,要为深陷单一叙事的中国听众提供不一样的看事情的角度,帮助他们了解立体多元的世界。
正因为要面向广大的中国听众,所以张奥在制作节目时经常要面对审查。她知道报道中国新闻的节目可能会被网民骂或者被平台删除,所以她采取了一些规避风险的策略。比如在报道疫情时,她会站在一个对比的视角,陈述中国的防疫政策是什么样的,欧洲国家或者美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不评判对错,而是把不同的做法呈现出来,让听众自己去思考,防疫政策怎么样能更好地平衡安全和自由。
在节目形式上,《张奥同学》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每一集节目的开头都会有一段闲聊环节,张奥会先讲讲自己的近况,有时是关于在美国的生活,有时是自己出差或旅行时的见闻,很快就能和听众拉近距离,让听众觉得是在听一个朋友说话,不会觉得枯燥。由此进入到新闻的部分,张奥通常会聚焦在一两则新闻上,通过对事件相关历史背景的梳理,让听众知其所以然。
除了节目内容既有深度又有趣,《张奥同学》与听众的深入互动更让我惊喜。张奥因为播客结识了身处世界各地的背景多样的听众,她会主动邀请一些听众,录制节目分享 TA 们在不同国家生活的亲身经历,她还发起了一个读书俱乐部,制定书单带领大家共读,每周末举行讨论会,引导朋友们分享心得讨论问题,并录下精彩发言放在节目里播出。这样《张奥同学》就变成了大家一起共创的播客,既有张奥的视角,也有听众的视角。
张奥与听众的联系,更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她和听众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还收到了听众专门为她定制的礼物。有听众觉得她做《张奥同学》很不容易,问她为什么不变现,还有人愿意给她捐款,她都拒绝了。对张奥来说,做《张奥同学》不是为了钱,只要在做的过程中能感觉到愉快,她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推播助栏」与张奥详细的访谈内容如下,因文章篇幅较长,分为两篇发布,此为上篇。「推播助栏」下文简称「推播」。
本期通讯目录
一个 BD 为什么会做一档新闻播客?
新闻解读如何既有深度又有趣?
90 分钟做出一集节目的诀窍是什么?
经常关注哪些国家,如何报道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