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最佳
《一手故事》|EP05 我在當 VTuber 的日子,遇上虛實不分的暈船仔
《跳进兔子洞》|EP05 虚拟偶像,我该怎么爱你?(文字版)
VTuber(虚拟偶像)最早起源于偶像文化盛行的日本,当中文互联网上偶像塌房事件层出不穷、元宇宙成为新一波风口之际,中国的娱乐经纪公司和流媒体网站纷纷入局推出自己的虚拟偶像,像乐华娱乐、B站这样的大公司坐拥雄厚资本敢于花钱投入软硬件制造精良偶像,普通人也可以借助常用的动态捕捉软件创造属于自己的形象。
两档叙事类播客《一手故事》(由台湾资深记者陈莉雅制作)和《跳进兔子洞》在 7 月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这个话题,前者带来的是台湾的个人 VTuber 的视角,聚焦于中之人( VTuber 的形象被称为皮套,在皮套之下操控的真人被称为中之人)创造 VTuber 形象的初衷及其在与网友互动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突出了其中的女性议题,后者则完整呈现了大陆的虚拟偶像产业中不同参与者的观点,包括公司运营的虚拟偶像(中之人)、粉丝、虚拟偶像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人,暴露出虚拟偶像产业的矛盾所在。
小狸猫是来自台湾的 VTuber ,她是为了在不露脸的前提下直播打游戏与网友互动而成为了 VTuber 。
通过找朋友绘制虚拟形象、撰写人设,加上自己学习使用相关软件,她创造了小狸猫这个形象。她在真实生活中有一份护理的工作,因此她不需要靠网友的直播打赏养活自己,对她来说虚拟形象就是一层保护色,在注意不泄漏个人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她可以没有包袱和网友一起玩游戏唱歌。但是小狸猫有时会遇到一些虚实不分的男性网友,觉得只要打赏的够多就可以提出任何要求,把性欲投射到 VTuber 身上,做出性骚扰的行为,在得不到满足后转而辱骂她,这样的经历迫使小狸猫一度不当 VTuber 。因为绝大部分的 VTuber 都是女性形象,在男性凝视下,即使是套了一层皮套的女性仍会被一部分人视作玩物。
杜松子则是在 B 站上有 20 多万粉丝的虚拟偶像,她觉得虚拟偶像依靠外表可以吸引粉丝关注,但只有靠“灵魂”才能让粉丝长久地留存。和小狸猫类似,她认为戴上皮套成为虚拟偶像给了她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虚拟世界里她可以放松地与粉丝互动,摘下皮套她又可以回归到现实,但是对于粉丝们来说,虚拟偶像就是整个世界,一旦虚拟偶像消失了那么粉丝们的整个世界就崩塌了。
粉丝小陈就对虚拟偶像嘉然投射了非常多的情感,他曾经看到嘉然在直播时念粉丝写的小作文时不禁哭出了声,虽然眼前的虚拟偶像没有流眼泪但是小陈感受到了中之人的伤心,那时起小陈把她当作了朋友。另一位受访的小姑娘也把虚拟偶像视作“朋友以上,家人未满”的存在。粉丝小王在聊到把虚拟偶像女团 A-Soul 送到鸟巢的愿望可能落空时大哭。(制作人佳勋在采访手记中写到“在第 N 遍听到他的哭声的时候,我鼻子突然一酸,那一瞬间,我好像彻底明白了他的伤心。……或许是我对于人的复杂情感,又有了些新的认知和共鸣吧。)
当中之人和粉丝们都追求虚拟偶像拥有独特的灵魂时,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徐少卿却认为目前由中之人扮演虚拟偶像是一个过渡阶段,毕竟人是不可控的,一旦中之人与公司发生矛盾,公司很难再找人代替,虚拟偶像不得不毕业,理想的情况下,虚拟偶像应该由AI来操控,它会根据设置好的人设和粉丝互动,那么制作公司既省了人力成本又不用担心意外风险。
虚拟偶像产业从外面看上去光鲜而美好,仿佛过不了多久它就能取代真人偶像带我们进入元宇宙的世界,实则矛盾丛生。中之人们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有一天能像真人偶像那样开演唱会接品牌代言,粉丝们向虚拟偶像投射深厚情感的同时,男性对于女性的物化漫延到虚拟世界伤害了中之人,制作公司则把中之人视为赚钱的工具人,野心勃勃地想要用AI替代不可控的人类。虚拟偶像好似这个虚实深度交织的时代的缩影,我们想要从虚拟中寻找真实,却依旧逃不过现实的束缚。
延伸内容:
端传媒|虚拟偶像直播主在香港
报导者|走過VTuber粉絲應援牆
后院鹅|从NPR、财新到声动活泼:我为何选择做音频深度报道?
🎙️值得收听
《哩哩叩叩》|EP62 無法快樂的媽媽:產後憂鬱與她們的故事
这是一档融合了两岸视角的播客,主持人分别来自台湾和上海,都有新闻系的背景。这集节目属于“产后忧郁”系列,采访了台湾和大陆的四位经历过产后忧郁的妈妈,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了她们各自的故事,当听到声音在国语和普通话之间切换时,给人一种奇妙的和谐,妈妈们相隔两岸身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却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父亲的缺位让她们陷入独自一人养育孩子无法喘息的状态中,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乃至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才能逐渐走出忧郁的状态。
《半拿铁》 | EP12 中国饮料故事6: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瓶装水(完结篇)
节目听上去有点说相声的感觉,两位主持人一唱一和,一本正经讲会儿故事冷不丁玩个梗。这集节目是“中国饮料故事”系列的完结篇,故事主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饮用水品牌,它们把普普通通的水玩出了各种花样,靠着参差不齐的新概念和洗脑的营销吸引消费者购买,做着一份一本万利的买卖。
听完整个系列可以发现有一些相似的个人特质和品牌的发展轨迹在反复出现,这些发源于上个世纪的饮料品牌都有一个颇有经营头脑视野超越同时代的创始人,他们不甘于依附于某个单位,有了资金就敢创业,花大钱在报纸电视上搞营销迅速发展壮大,接着硬刚竞争对手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非虛構故事坊》|S04EP03 《南山的部長們》:朴正熙的特務治國
《南山的部长们》是一部2020年上映的韩国电影,这集节目谈到的就是电影的原著,由韩国记者金忠植撰写的非虚构报道。所谓的“南山”指的是韩国的中央情报部(KCIA),由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仿照美国的 CIA 创立,但是为了更好的为自己所用,他并没有招募专业的特工,而是从军队中抽调人手组建了 KCIA ,这也为后来 KCIA 高度介入韩国政治埋下了伏笔。在韩国的威权统治时期, KCIA 什么龌龊的事都干,给总统朴正熙找小姐、绑架和谋杀政敌金大中,在政治上 KCIA 把自己当作造王者,部长要是跟总统闹翻了还会支持总统的政敌,或者直接干掉总统谋求自己上位。庆幸韩国人能揭露如此黑暗的历史,让人民和政治家警醒类似的事情不能再重演。
🔎播客动态
🔧工具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中文播客节目推荐
作者为资深播客制作人陈太阳,她针对“独立型人格”、“派对型人格”和“知识型人格”分别推荐了三档播客,主要是谈话型或单口型播客,涉及到艺文、科技、生活、童话故事和同性议题。
鏡好聽|10档独家播客节目
枫言枫语|基于小宇宙的中文播客榜
JustPod|NPR 线下播客工作坊
后浪|工具书《开始做播客》出版
不用注册帐号即可使用的播客App:领讲台
👀观察
104職場力|《台湾通勤第一品牌》为何能取得成功?
从2020年创立至今一直在台湾播客界名列前茅,听上去只是在尬聊的《台通》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创作压力,他们希望用三位主持人的各抒己见引导听众思考议题,曾经一集节目录了九个小时,却因为无法结尾而舍弃,而且他们非常重视听众反馈和互动,不断地提高对自己访谈准备的要求。
群眾觀點|播客《说故事的人》的幕后制作故事
「推播助栏」去年分享过《说故事的人》的单集节目,这是一档叙事上类似于《故事FM》但是议题性更强的节目。今年,《说故事的人》大胆尝试了众筹资金制作第二季节目的做法,同时通过这篇报道讲述了节目制作的核心理念。
《说故事的人》的制作流程堪比电视节目,除了常规的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外,更会进行对节目内容进行事实核查,从而制作出能高品质节目。主创们希望用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打动听众,让听众从不同的生命经历中感受到台湾社会的多样性,主持人范琪斐在访谈时不会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受访者的选择,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选择的原因,引导听众看到社会的结构性。对范琪斐来说,做《说故事的人》最重要的作用是记录下当下的历史,作为珍贵的资料让后世去评判。
刺猬公社|品牌怎么都在投播客?
入局品牌播客的企业有三种:专业服务类企业、大型综合性企业、以及新消费品牌。
企业投入播客的原因:希望通过播客“长时间深度输出品牌理念、培养忠诚用户”;认为播客的“用户群体与品牌消费人群高度重合”;播客广告的获客成本低带来的用户复购率较高。
三种做品牌播客的方式:自己来做,找人来做,拉人来做。前面两种比较常见,有的品牌诸如珠宝品牌YIN隐组建了4人团队做自己的播客,而飞书和阿那亚等品牌考虑到专业性就找到JustPod、声动活泼等播客制作公司操刀品牌播客。“拉人来做”很少见,文章举了咖啡品牌三顿半的《星球电台》,邀请多位成熟的播客主播从各种擅长的内容领域制作内容。